返回首页
|
||||||||||
1 | ||||||||||
名称:原始青瓷 年代:商代(公元前1660-公元前1046年) 规格:高18cm,口径13cm 盘口短颈,半身挂釉,全身均有外拍绳纹,以此坚固陶器,提高使用寿命。商代中期,原始青瓷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但又不具备真正瓷器的薄胎半透明性质,亦常称为原始瓷。它的吸水率较低,初具瓷器的特质。原始青瓷尽管与真瓷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但原始瓷毕竟是真瓷的前身,它的出现是个伟大的起点,预示着东汉时期真正瓷器的产生。
|
名称:原始瓷尊 年代:商代(公元前1660-公元前1046年) 规格:高13cm,口径8cm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器身表面的外拍绳纹都是为了提高使用寿命。 |
名称:原始瓷尊 年代:商代(公元前1660-公元前1046年) 规格:高13cm,口径8cm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器身表面的外拍绳纹都是为了提高使用寿命。 |
名称:原始青瓷 年代:商代(公元前1660-公元前1046年) 规格:高18cm,口径13cm 盘口短颈,半身挂釉,全身均有外拍绳纹,以此坚固陶器,提高使用寿命。商代中期,原始青瓷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但又不具备真正瓷器的薄胎半透明性质,亦常称为原始瓷。它的吸水率较低,初具瓷器的特质。原始青瓷尽管与真瓷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但原始瓷毕竟是真瓷的前身,它的出现是个伟大的起点,预示着东汉时期真正瓷器的产生。 |
名称:黑釉弦纹四系罐 年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规格:高15cm,口径7cm 罐短颈直口,滑肩鼓肚,肩上四系过口,肩部两道弦纹,下腹部一条,黑釉不到底,下部露胎,胎体洁白,釉水莹透,造型古朴、美观大方,可供雅赏。 |
||||||
2 | ||||||||||
名称:黑釉弦纹碗 年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规格:高6cm,口径9cm 此碗撇口,深腹,内外皆施黑釉,圈足无釉,器表上部一道细弦纹,下部两道细弦纹。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北魏(公元386—557年) 规格:口径9cm,高12cm 直口、深腹,内外皆施白釉,线条比较饱满,胎质洁白。
|
名称:青釉四系罐 年代:东汉(公元25年—220年) 规格:高23cm,口径10cm 该罐直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有四个等距离的准桥型横系,用以系绳提水,器表施青黄色釉,光泽度强,胎质吸水性低,透光性好,胎釉结合紧密。器底未施釉,露出的瓷胎,证明它已具有瓷器的特征。从各方面看,此罐都已达到真正瓷器的标准,是中国最早的青瓷产品。 |
名称:黑釉碗 年代: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 规格:口径17.5cm,高4cm 该碗内外皆施黑色釉,内侧底部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海星状白釉花纹,外侧底部亦有星状花纹,无圈足。
|
名称:白底黑花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5cm,高5cm 此碗以白釉为底色釉,外侈口,斜立腹壁,弧线收于圈足,圈足及接近碗底处为黑釉,外侧腹部有黑色动物,花卉图案。供欣赏。
|
||||||
3 | ||||||||||
名称:白底黑花双系罐 年代:金元(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高13cm,口径9cm 磁州窑系,直颈圆唇,肩稍宽平,器外施白釉,颈部饰水波纹,腹部变体云纹黑彩,每部分都以弦纹相隔,纹饰均以毛笔勾画,笔法粗犷自然,工艺精巧,造型古朴典雅。
|
名称:白釉黑花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2cm,高4cm 此碗敞口,浅腹,内部以白釉为底色釉,内侧底部有黑色双弦纹,中央有一个像“羌”的字样,外侧施釉不到底,露出白胎。
|
名称:白釉黑花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3.5cm,高5cm 碗内部施全釉,外部釉水半施。近碗沿处内外都有黑色的弦纹装饰,碗内底部也有黑釉花纹。器形古朴。
|
名称:金元罐 年代:金元(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7cm,高16cm 短直颈唇口,折腹,肩及腹部印凸弦纹,罐身施褐釉不到底。此罐的造型如同鱼篓,以增其容积,颇具异域气息。
|
名称:黑釉盖罐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5.5cm,高10.5cm 此盖罐胎体较薄,形似围棋罐,盖钮可能因烧制时烧坏变得不规整。器身施黑釉,圈足无釉,造型简单,大方。
|
||||||
4 |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金元(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 高20cm,口径10cm 短颈短口,丰肩鼓腹,斜收于圈足,肩上双称两系,黑釉几乎到底,釉水润亮。
|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4.5cm,高12cm 此罐口沿与腹部几乎成直立,近似圆柱形,口沿下方有两个对称的小系,内部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口沿处无釉。
|
|
名称:邛崃窑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5cm 邛崃窑因在四川邛崃县而称名,创烧于南朝,是隋唐时期四川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场。邛崃窑在唐代最为著名,以烧制青、褐、绿釉和彩绘等器为主。此碗斜滑壁,圈足。全身施釉,器形大方。
|
|
名称:黑釉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4cm,高7.5cm 此黑釉碗广口,口沿向外撇,深腹,圈足,碗整体施黑釉,外部釉水不到底,造型古朴。
|
|
名称:黑釉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5cm,高7.5cm 敞口,深腹,圈足,碗的胎体较厚实,碗整体施黑釉,外部底部,口沿及圈足无釉。
|
||
5 | ||||||||||
名称:邛崃窑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 高5cm,口径10cm 此碗敞口,斜滑壁,胎壁较厚,胎内分布有不均匀细沙料,褐绿色中央带酱黄色,圈足未施釉。
|
名称:黑釉执壶 年代:金元(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高16.5cm,口径9cm 黑釉瓷是十分重要的一类瓷器,烧造历史稍晚于青瓷。因为黑釉含铁、钛量比较高,且变动范围大,说明它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强。此执壶直径,口微敛,执柄过口。大部分施釉,造型生动。
|
名称:龙泉窑碗 年代:金元(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高16.5cm,口径9cm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属南方青瓷体系。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元代系龙泉窑烧制的鼎盛时期,在技术上提高,受元人粗犷豪放的审美习惯影响。此时的瓷器胎体厚重,瓷釉厚润,造型高大。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6.5cm,高4cm 广口,浅腹,无圈足,口沿处向内敛,胎体较薄,内外皆施黑釉,内侧底部有一个环形的白釉装饰。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6.5cm,高4cm 敞口,浅腹,圈足,内部施白釉,外部施半釉,釉水比较均匀。器形古朴。
|
||||||
6 |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6.5cm,高4cm 敞口,浅腹,口沿微微内敛,斜立腹壁,弧线收于圈足。内施白釉,外壁灰白两色釉,圈足无釉。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6.5cm,高4cm 敞平口,浅腹,腹壁斜立,收于圈足,圈足有三个明显的支烧,内外皆施白釉。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8cm 外侈口,浅腹,弧线收于圈足,内外皆施白釉,釉水比较均匀,胎体较薄。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3cm,高5cm 碗的胎体较厚,侈口,口沿处微敛,深腹,弧线收于圈足,内外皆施酱釉。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3cm,高5cm 广口,浅腹,弧线收于圈足,内外皆施白釉。胎体较薄。
|
||||||
7 |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7cm,高6cm 外侈口,深腹,斜立腹壁,弧线收于圈足内外皆施白釉。造型简单。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5cm,高4cm 广口、斜腹、圈足稍向外撇,通体白釉,底足未施釉。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8cm,高6cm 广口,斜立腹壁,圈足微微外撇,除圈足外碗身施白釉,外侧底部写有“李皮家”三个字。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20.5cm,高8cm 广口、深腹、施白釉,底足有三个圆形弦烧,底足无釉。
|
名称:茶叶末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6cm 唐代的耀州窑烧制了大量的茶叶末釉瓷器。茶叶末釉是一种失透的铁、镁质结晶釉,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
|
||||||
8 | ||||||||||
名称:茶叶末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6cm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烧造。茶叶末釉标准样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棕黑色底或绿黑色底釉中泛现一种错落自然,金光灿烂的黄绿色晶点,烧成难度较大,低温阶段用氧化气氛烧制,到980℃左右以后,若转为还原气氛烧制,则发墨绿色晶点俗称“蜂甲青”。若继续氧化烧成则发黄色晶点俗称鳝鱼黄。
|
名称:茶叶末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 口径5cm,高16cm 盘口、短颈、斜肩、鼓腹、茶叶末釉不到底,圈足外撇,胎质洗白。
|
名称:茶叶末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 口径5cm,高16cm 盘口、短颈、丰肩、圈足外撇,茶叶末莹润通亮,施釉盘口 可转,由于烧制的原因已倾斜。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5cm,高3.5cm 广口、浅腹,施黑釉,内壁碗底有一玉璧形白彩,底足无釉。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6cm,高6cm 直口、斜腹。内外皆黑釉、均匀透亮,底足无釉。
|
||||||
9 |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8cm,高7.5cm 直口、深腹、器身内外施黑釉到足,釉色均匀发亮。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7cm,高6.5cm 直口、深腹、器身内外处施褐黑两种混合秞,内部有九处黄釉斑点,外部施釉不到底。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 口径17.5cm,高7.5cm 直口、唇口侈斜腹收于圈足,碗口沿部施黄褐釉,碗内也有不规则块状黄褐釉,外部施黑釉到足。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 口径16cm,高6.5cm 直口,唇微往外翻斜腹壁收于圈足,内部遍施黑釉,外部施半釉。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4cm,高5cm 广口,弧腹,黄釉,外部施釉
|
||||||
10 |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4cm,高5cm 广口,深腹,内外施黄褐釉,外部酱油不到足,胎质较厚。
|
名称: 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 规格:口径17.5cm,高7cm 广口、深腹、圈足少外撇器身及圈足都施有黑釉,有多处不规则斑状黄釉点缀其中,胎质较厚,碗底较高。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8cm,高8cm 撇口,斜立壁收于圈足,遍身施黑釉,外部釉不到底,有不规则砂状,内部碗底未施釉。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7.5cm,高4.5cm 广口,浅腹,斜立腹壁,弧线收于小圈足,底足上有三个支烧,内外皆施白釉,外部釉水不到底。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4cm,高5cm 广口微敛,深腹,施黑釉,外部酱釉不到底。
|
||||||
11 | ||||||||||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5cm,高5cm 唇口深腹,施黑黄两种釉,外部施釉不到足,胎质较厚。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 口径16.5cm,高6cm 直口,口沿微撇,斜立壁收于圈足,施黄黑两种釉,碗内壁有五条均匀黄釉斑块,外部酱釉不到底。
|
名称:青瓷碗 年代:隋代(公元581年—618年) 规格:口径15cm,高7.7cm 广口微外撇,腹部弧线较直立,微收于饼足,线条比较饱满,里外均施半釉,青色的釉水晶莹剔透,釉层开片细腻明显,造型古朴。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19.5cm,高8cm 唇口,外撇,深腹,施黄褐釉,口沿处无釉,露出白胎,内侧有几处黄釉斑点点缀,外部釉水到底足,釉色明亮,比较有艺术感。
|
名称:金元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1368年) 规格:口径21cm,高7cm 撇口,深腹,斜立壁45度角收于圈足,外部酱釉不到底,里外均施黑色釉。
|
||||||
12 | ||||||||||
名称:二系罐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2cm,高11cm 短直颈,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肩颈处有两个对称的小系,黄色的釉水半施,釉水肥厚,莹润。
|
名称:二系罐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2cm,高11cm 短直颈,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肩颈处有两个对称的小系,黄色的釉水半施,釉水肥厚,莹润。
|
名称:酱釉四系罐 年代:晋代(公元265—420年) 规格:口径9cm,高14.5cm 四系罐颈部到罐口处微微外侈,溜肩,鼓腹,腹壁斜收于平底,酱色的釉水半施,釉层较薄,釉色明亮。
|
名称:青釉四系罐 年代:晋代(公元265—420年) 规格:口径10cm,高24cm 外侈口,口沿到肩颈处斜立而下,肩上有四个互相对称的准桥形横系,青釉釉水半施,较薄,器形淳朴。
|
名称:四系罐 年代:晋代(公元265—420年) 规格:口径12cm,高17.5cm 酱色釉水稀薄明亮,色泽十分漂亮。斜立口,滑肩上有对称的四个横系,鼓腹,弧线收于平底,造型简单大方。
|
||||||
13 | ||||||||||
名称:四系罐 年代:晋代(公元265—420年) 规格: 口径10cm,高14cm 矮立口微侈,鼓腹丰肩、斜收肩,肩上四个准桥系,肩部有两条釉色较重的弦纹装饰,整个罐身大部分有青色釉,釉色清雅,莹透。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5cm,高9cm 短直径口,唇口,口沿外侈,丰肩球腹,腹部斜收于底部,黑色的釉水几乎全施,釉水肥厚,莹润。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7cm,高10cm 此罐釉水比较肥厚,釉色晶莹剔透,罐为短直径,唇口,丰肩,球腹,腹壁斜收于底足,器型非常大方。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cm,高10cm 此罐短直径,唇口,丰肩,球腹,腹壁斜收于底足,釉水几乎主施,釉色非晶莹。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cm,高10cm 此罐短直径口,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底足,釉色润亮,釉水几乎全施,整个器形看起来非常厚重。
|
||||||
14 |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cm,高8cm 此罐梯形口,上窄下宽,溜肩,腹部微收,整个罐罐身近似于柱形,釉水多半施,釉色明亮。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11cm,高12cm 短直颈口,溜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肩颈处有两个对称的小系,釉水施不到底,口沿处无釉,釉层略薄。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9cm,高11cm 此罐短直径,唇边,丰肩球腹,腹壁斜收于圈足,施釉不到底,肩颈上附两条,系不过口沿,釉色肥厚,明亮。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11.5cm,高9cm 此罐短直径口,口沿微微内敛,肩颈处有两个系,浑厚坚固,釉水几乎全施,釉色非常肥美。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10cm,高15cm 大口微侈,肩颈连接处有两个小系,系不过口,滑肩,腹部弧线微斜收于圈足,釉水不到底,偏薄,釉色润亮。
|
||||||
15 |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5cm,高9cm 此罐釉水施到下腹部,是典型的兔毫花斑釉,较深的黑色为底,并带有赤褐色的毫光,看起来非常精美。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cm,高12cm 直径口,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釉水施不到底,釉色浑厚釉水肥美,罐口沿处没有施釉。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5cm,高9cm 短直径,唇口,溜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圈足部分没有施釉,釉色厚而亮,十分漂亮。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7cm,高9.5cm 短直径,口沿处内敛,滑肩球腹,釉水施到下腹部,口沿处没有施釉,器形非常简朴。
|
名称:黑釉罐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9cm,高11cm 直径口,黑釉罐,釉水几乎全施,口沿及颈部没有施釉,滑肩鼓腹,釉水肥美。
|
||||||
16 | ||||||||||
名称:绿釉双耳长颈瓶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cm,高35cm 直口,粗长颈,颈上有两个拱起的龙形系,器身通体施绿釉,颈口及肩部印有弦纹和水波纹,其余地方绿釉均匀流至底足,呈斑驳状,颇有花纹的感觉,整个器型粗犷,大气,精美,极具欣赏价值。
|
名称:摩羯 年代:辽金(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长31cm,高20cm 摩羯,唐代从印度传到中国,又称摩伽罗,本是印度神话中水神的坐骑,所以有鱼的身体。其头部似羚羊,身体与尾部像鱼。佛教经典以其比喻菩萨以爱念缚住众生,不到圆满成佛终不放弃,又因“摩羯以肉济人”,后来成为佛教圣物。此摩羯全身布满黄色的釉,颜色非常漂亮。
|
名称:辽金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9.5cm 广口,斜立腹壁,弧线收于圈足,根据施釉釉层来看可能为两层釉,底层为青釉,外层为白釉外层几乎无白釉,青釉也不到底。
|
名称:辽金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11cm 敞口,斜立腹壁,圈足内中央有一个尖形的凸起,碗底内侧有四个互相对称的支烧点,碗身施两层釉,底层是一层薄薄的青釉,外面覆盖一层白釉,总体釉色有些发黄。
|
名称:辽金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11cm 广侈口,浅腹,平底,形状类似于碟子,碗身先施一层黑釉,外层是白釉,这种施釉方法颜色对比较明显,略显独特。
|
||||||
17 | ||||||||||
名称:辽金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11cm 此碗近似于盘形,碗内施白釉,外部施釉到一半,碗底内部有一个凹底,外侧碗底有几个支烧。
|
名称:辽金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cm 从碗外侧施釉来看,估计先施青釉,外层釉又施白釉,整个碗看起来颜色比较特别,碗内底部有一圈圆形凹底,碗外内部有一个小支烧。
|
名称:辽金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9cm 广侈口,折沿,大平底,圈足,一周均匀分布五个点支烧,中间有一尖状突起,碗内侧底部有一环形突起,区别于碗腹,从外侧釉边缘看,应该是先施一层轻薄的青釉,外再施一层白釉,所以整体釉色看起来不是纯正的白色。
|
名称:辽金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年—1234年) 规格:口径8cm 广口、浅腹,类似于碟,施白釉,外部施半釉,内侧底部有一个用黑釉画的花纹。
|
名称: 三彩海棠盘 年代:辽代(公元907—1125年) 规格:长31cm,宽19cm 辽代三彩器中常见的盘式之一,造型为八曲海棠式长盘,折沿浅腹,花式口,平底微凹,印有一牡丹案,施白、绿、黄三彩釉。
|
||||||
18 | ||||||||||
名称:白瓷罐 年代: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规格:口径7.5cm,高12cm 罐为短直颈口,肩部及上腹部比较丰满,到下腹部开始斜收,渐呈圆柱状,里外皆施全釉,釉水为青白色,釉色明亮。
|
名称:白瓷罐 年代: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规格:口径8cm,高14cm 直口,短颈,丰肩,至下腹部渐收成圆柱,内外皆施白彩,颜色略发青,口沿处一圈为黄釉。
|
名称:青瓷四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cm,高14.5cm 直颈口微敛,折腹,斜收于圈足。肩上对称四个小系,系较粗壮,过口沿,青色的釉水半施,釉色均匀透亮,釉层有细小的开片,造型古朴。
|
名称:邛崃窑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3cm高6cm 邛崃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位于今四川省西部成都大平原的邛崃市,邛窑始烧于东晋,发展于南朝,成熟于隋,兴盛于初唐,结束于南宋中晚期,共经历了约9个世纪,由于当地缺乏烧制瓷的瓷土,采用了铁含量较高的黏土制胎,以铜为高温着色剂,发明了铜红釉彩,烧制成的器物都具有四川地区特色。
|
名称:白瓷瓜棱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9.5cm,高9cm 短直颈,外侈口,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腹部有多条规则的凹纹形成瓜棱状,内外皆施白釉,胎体较薄,釉色均匀明亮。
|
||||||
19 | ||||||||||
名称:白瓷水注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6cm高15cm 广侈口,直颈,丰肩,腹部微微斜收于足,搬柄立于肩连于颈,小流置于肩上,整体曲线柔和饱满,白釉几乎到底。这类小水注多是文房雅集用具,也称水滴、砚滴,是收藏界的宠儿。
|
名称:酱釉碗 年代:晚唐时期(公元836—907年) 规格:口径13.5cm 广口,弧腹,环形足,碗内施全釉,外部釉水施不到底,釉水较厚,碗的胎体也比较厚实。
|
名称:晚唐碗 年代:晚唐时期(公元836—907年) 规格:口径14.5cm 广侈口,浅腹,玉璧形足,碗内外皆施白釉,外部釉水不到底,釉色均匀透亮,碗的表面有一层细沙状颗粒。
|
名称:晚唐碗 年代:晚唐时期(公元836年—907年) 规格:口径14.5cm 撇口,浅腹,玉璧形足,施白釉,外部到足,胎质较厚。
|
名称:白釉瓜棱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0cm,高9cm 短直颈口,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圈足微微外撇,腹部制造成瓜棱状,内外皆施白釉造型简单,美观。
|
||||||
20 | ||||||||||
名称:白釉瓜棱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0cm,高9cm 短直颈口微撇,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圈足微微外撇,腹部制造成瓜棱状,凸线规则明显。内壁有螺旋纹,从釉色判断应是两层釉,底层黑色,外层白色,局部能看出黑色底釉。釉水莹润发亮,釉层有不规则开片。器形美观。
|
名称: 白釉炉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直径9cm,高5.5cm 宽折边,圆柱形深腹,倒立的微喇叭形底座较粗壮,外部白釉不到底,内部无釉,造型古朴大方。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4.5cm,高4.7cm 花边口,斜立腹壁,弧线收于玉环形足,碗施两层釉,内部施青釉,外部施一层白釉,碗内侧底部有三个点状支烧。
|
名称:白釉执壶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6cm,高21cm 肩部两个小系,流在肩上,直径口微侈,肩颈连接执柄,执壶整体,近似于柱形,大部分施白釉,釉水滋润,表面有规则开片,非常自然。
|
名称:二系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5.5cm,高17cm 短直颈,卷边口,溜肩鼓腹,弧线收于底足,肩上有两个对称的上宽下窄的系,内部呈一圈一圈的螺旋纹,可能为轮制,身上的白釉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泛黄。制作工整,供雅赏。
|
||||||
21 |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3cm,高4.5cm 敞口,外翻,弧腹,玉环形足,施白釉,外部施釉不到足,釉色略泛黄。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6cm,高4.5cm 广口,弧腹,环形足,底稍平,器内壁及外部上,半部分施白釉,外部下半部分未施釉。
|
名称:黑釉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8.5cm,高11cm 短直颈口,丰肩较宽,腹部斜收于圈足,器内壁呈螺旋纹痕迹,外部黑釉不到底,内部无釉,釉层较厚。
|
名称:黑釉罐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11cm,口径8.5cm 短口,丰肩,鼓腹,腹部斜收于圈足,两系连于肩颈,器形古朴,制作规整。器身施黑釉,釉色肥厚,滋润。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13.5cm,口径11cm 长直颈口,唇边两系连于肩颈,腹部弧线斜收于圈足,大部分施釉,此罐釉色比较特殊,是典型的兔耗花斑釉,其特点为黑釉上透出的黄棕色或铁锈色流纹,状如兔毫,因而得名。
|
||||||
22 |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1cm,高14.5cm 粗直颈口,腹部近似圆柱形,微微收于圈足,肩上两系较宽,系上还有三条柳叶形竖线,内部施黑釉,外部施半釉,口沿处无釉。
|
名称:湖田窑刻花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6cm,口径18cm 湖田窑是景德镇著名古窑场。是我国宋、元两代各地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当时的划花技法更是独步青云。此碗釉色青青,外腹壁刻有花纹,十分美观。
|
名称:黄釉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4.5cm,高5cm 广口,斜立腹壁,收于玉璧形足,中间有一个尖形的凸起,施黄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黄色的釉水较均匀。碗的胎体较厚。
|
名称:林汝嘟噜瓶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3.5cm,高12cm 梯形口,直颈,球腹,下半部较细,肩部及下腹部各有一组双弦纹,周身有剔花花朵纹饰,腹部有比较大的花卉和草叶形状。青色的釉水全施,均匀莹润。非常漂亮。
|
名称:龙泉窑刻花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7cm,高7cm 龙泉窑的刻花碗有其独特的一面,碗广口,斜立腹壁,弧线收于圈足,碗内刻有水波纹状的花纹,水在古代是财富的一种象征,表达了古人的美好愿望。
|
||||||
23 | ||||||||||
名称:绿釉杯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8cm,口径8cm 折边深腹,近似直立的腹壁,高高的脚杯,第一眼看起来很像高脚灯,但它却是近千年来饮酒的器具,釉水施不到底,杯脚处还有几条凸起的弦纹,小巧精美。
|
名称:绿釉杯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6cm,口径7cm 此款杯与另一个略不同,它的折边稍宽,釉水施不到底,釉色青翠碧绿,不禁让人联想古人在当时用这些小的工具来饮酒时的场面。
|
名称:绿釉枕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长10cm,宽18cm,高10cm 绿釉枕近似于长方体,中心部分往内凹陷,一个侧面上开有一个小孔。全身施有碧绿色的釉水,釉水比较浑厚,釉色美丽。器型简单。
|
名称:绿釉执壶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0.5cm高23cm 束颈,喇叭口,丰肩,斜立腹壁,流在肩上,搬柄在肩颈之间,圈足。五代时壶流与执柄开始加长,宋代变得瘦长,常见作瓜棱形。此执壶壶流明显较长,颈上有凸起的弦纹,腹部有多条凹纹形成西瓜棱形壶体。绿釉覆盖全身,色泽非常纯正,青翠古朴。
|
名称:青瓷刻花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6cm,高4cm 北宋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此碗浅腹,小平底,圈足,腹壁刻画海浪纹饰,线条奔放有力,釉色灰青,釉质莹润,胎体自口沿下渐渐由薄至厚,充分体现了北宋越窑烧制民间器皿的工艺技术水平。
|
||||||
24 | ||||||||||
名称:青花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0cm,高20cm 罐子敛口,无颈,腹部呈长椭圆形,外部施青白釉,口沿及罐身有花纹图案,罐内部施有酱黄色釉,做工精细。
|
名称:青釉瓜棱形罐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0.5cm,高10cm 短直颈口,溜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圈足微微外撇,腹部制成瓜棱状,内壁有数圈螺旋纹,内外皆施青白色釉,釉水略黄。
|
名称:青釉唾盂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14.5cm口径13cm 唾盂即痰盂,此唾盂花口,长直颈,滑肩鼓腹,圈足足底也微外侈。颈上连接到口沿处有几条棱纹,形成了花边口。釉水覆盖全身,釉色明亮,造型优美。
|
名称:宋代四系瓶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25cm,口径4.5cm 束颈,微喇叭口,口沿处有点厚,溜肩,细长橄榄形腹部,肩颈处四个小系,瓶身大部分施白釉,下部分施黑釉,两种釉色形成鲜明对比,比较精致。
|
名称:宋代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8cm,高4cm 广口,浅腹,圈足,施白釉,发青,碗内部釉均匀,外壁厚薄不均匀,碗底内外皆有五个点形支烧,碗口不是很规整。
|
||||||
25 | ||||||||||
名称:宋代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3cm,高5cm 此碗应是斗笠形碗,碗内外施全釉,内部口沿处有两条弦纹,内部碗底及外部口沿处有均匀的深蓝色圆点装饰,看起来别具风格。
|
名称:宋代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年—1279年) 规格:口径20cm,高7.5cm 广口,斜腹收于圈足,平底,口沿处较薄,下腹部至碗底越来越厚,碗口不规整,施白釉,外部施釉不到底。
|
名称:宋代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3.5cm,高5cm 广口,口沿处外侈,碗内施白釉,底部有一个环形未施釉,外部施黑釉,釉水不到底,整个碗釉水肥美,釉色发亮,十分养眼。
|
名称:宋代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1cm,高4cm 近似直口,内部施全白釉,底部有一个凹陷的圆底,外侧口沿到三分之一腹壁处施白釉,以下施酱釉,釉水不到底,区别于内外各一种纯色的上釉方法,可见古人对美的一种追求。
|
名称:宋代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2.5cm,高4cm 广口,唇边,斜立壁,圈足,平底,碗底内有三个支烧,白较泛黄施釉较厚。
|
||||||
26 | ||||||||||
名称:耀州窑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5cm,高6cm 此碗为斗笠碗,广口,口沿处外侈,口沿与腹壁连接处有一条凸起的弦纹,碗内外均施全釉,青色的釉水较薄,釉色晶莹。
|
名称:越窑碗 年代:宋代(公元906—1279年) 规格:口径15cm,高4cm 广侈口,浅腹,玉璧形足,足中央有一个尖形的凸起,碗内外及圈足均施青釉,釉层有开现象。
|
名称:白瓷钵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11.5cm,口径13cm 此钵的造型古朴,精工细作,可以为洗涤或盛放工具的器具,也是僧侣所用的食具,此钵全身施釉,器型饱满,十分秀美。
|
名称:白瓷高装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9cm,高31cm 罐子器形较大,短直颈,卷边口,盖子尚存,比较少见。白色的釉水半施,从施釉的釉迹上判断应该是流釉,釉色发亮,造型端庄。
|
名称:大口碗 年代:隋代(公元581年--618年) 规格:高10cm,口径15cm 碗口很大,因形得名,大部分施青釉,碗的外壁有席纹一样的纹路,非常整齐规则,整体看起来十分古朴。
|
||||||
27 | ||||||||||
名称:黄釉双系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高10cm,口径11cm 此罐口沿处到腹部非常流畅的过渡下来,没有肩。口沿与腹部连着两个小系。黄釉半施,釉水比较稀薄,造型简单大气。
|
名称:青瓷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4cm,高12.5cm 口较小似翁口,上部分呈球形,下部分略收到饼足,胎质下部较厚,施绿釉,自然流至下腹部,釉面斑驳如雪花状,开片明显。
|
名称:青瓷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8cm,高16cm 此青瓷罐,直颈,卷边口,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平底,罐的胎体非常坚厚,青色的釉施不到底,从釉边判断施釉方法可能为流釉,釉色晶莹剔透。
|
名称:青瓷盘口尊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6.5cm,高12cm 盘口束颈,胎体厚重,釉水从上到下逐渐变薄,釉水透明处有细小开片,整个器形精美,线条流畅,堪称隋瓷精品。
|
名称:青瓷双系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7.5cm,高13.5cm 直口,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底足,肩上两系,颈部及肩部各有两道弦纹,内壁有螺旋形印迹,施青绿色釉,内部全施,外部不到底。
|
||||||
28 | ||||||||||
名称:青瓷碗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12cm,高8cm 直口,深腹,实足,曲线比较饱满,露出的胎体胎质较粗糙,碗内部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由于年代久远,釉层有开片现象。
|
名称:青瓷樽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4cm,高6.5cm 樽口沿处不太规整,扁圆形腹部,实足,外部青釉不到底,内部无釉。樽在先秦时用作酒器,也有用于祭祀,到了北宋中后期,樽的功用渐生变化,装饰的功能已超过实用,而自元以后基本上已无任何实用功能了。
|
名称:青瓷樽 年代:隋代(581年—618年) 规格:口径4.5cm,高7cm 梯形口,扁球形腹,实足,中心稍凹,里外施青釉,部分釉因为颜色较深,看似黑色,外部釉不到足。
|
名称:青瓷四系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年—618年) 规格:高25cm,口径9.5cm 此罐是北方窑口制作,四系粗壮,进口不到口,器形端庄浑厚。罐身大部分施青釉。釉水明亮有光泽。说明此时北方窑口已经广泛制作青瓷,并有了自己的特色。
|
名称:白瓷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1cm,高28cm 此罐束颈,卷边口,滑肩鼓腹,腹壁斜收于假圈足,形似橄榄。罐身施釉“人”字形釉水。釉水较薄,白净润泽。“人”字釉比较独特,一般是手持罐底,在釉水中左右对称蘸一下。整个罐看起来很简单大气。
|
||||||
29 | ||||||||||
名称:白瓷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6.5cm,高9cm 短直颈,唇边口,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实足,肩部有两条凸弦纹,内侧底部数圈螺旋纹轮制痕迹,里外均施白釉,外部釉水不到底,釉色泛黄。
|
名称:白瓷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cm,高29cm 罐的器形比较高大,短直颈,唇边口,溜肩鼓腹,弧线收于平底,白色的釉水施到上腹部,造型比较瘦高,端庄大气。
|
名称:白瓷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8.5cm,高15cm 白瓷罐的胎质比较坚固,胎质洁白,短直径,卷边口,滑肩球腹,弧线收于底部,釉水洁白干净,十分简单生动。
|
名称:白瓷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5cm,高31cm 此罐器形比较大,直颈,折边,溜肩,球腹,弧线收于底足,釉水施不到底,较薄,釉色明亮。
|
名称:白瓷花浇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1.5cm,高21cm 短直颈,卷边口,丰肩球腹,下腹部斜收于平底,肩部小流缺失,内外均施白釉,外部釉水几乎到底,虽有残缺,但是器物曲线十分饱满。
|
||||||
30 | ||||||||||
名称:白瓷盘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5cm,高2.5cm 盘子胎体比较厚重,微微外侈的口沿,浅腹,腹壁几乎直立,内外施全釉,外部釉水较薄,底部有磨损,内部釉水明亮有光泽。
|
名称:白瓷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5cm 盘口瓶均是盘口,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釉水非常洁净,胎体细腻,器型线条匀称,器形华美。
|
名称:白瓷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5cm,高16cm 滑肩,盘口,鼓腹,弧线收于圈足,施釉不到底,器型线条流畅,由于烧制原因,釉水有些发黄,但整体看起来很优美。
|
名称:白瓷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4.5cm,高13cm 束颈,盘口,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胎体细腻,釉水非常洁净,釉层较薄,线条饱满,十分大方。
|
名称:白瓷盆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29cm,高14cm 盆器形较大,广口,唇边,腹壁斜收于平底,盆内部施全釉,外部釉水不到底,釉色比较明亮。
|
||||||
31 |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4cm 广口,微撇,几乎直立的腹壁,弧线收于圈足,内外侧口沿处施釉,釉水较薄。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高6.5cm,口径14cm 唇口,深腹,线条较饱满,饼形足稍撇,口沿内侧及外部上半部分施一层薄的透明釉,下半部未施釉。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5cm 广口,深腹,实足,里面及外侧上半部施黄釉,外部下半部分胎泛红。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16.2cm,高4.5cm 广口,深腹,大平底,玉璧足,施白釉,外部釉到足,釉厚均匀细亮。
|
名称:绿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7cm,高5cm 广口,斜立的腹壁,弧线收于圈足,碗内外侧均施绿釉,外部釉水到足部,釉水较薄,釉层不太均匀。
|
||||||
32 | ||||||||||
名称:茶叶末釉水注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cm,高17cm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汤瓶。它盛行于唐中期至宋。此执壶直颈,口微侈,唇边,滑肩直立腹壁。茶叶末釉色的釉水几乎覆盖全身,口沿,柄及系上的釉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已经脱落。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6cm,高8cm 碗口口沿处内敛,腹壁略微倾斜于底足,碗内部施全釉,外部釉水半施,碗内侧底部有三个支烧,胎体比较坚固。
|
名称:黄釉水注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25cm 此执壶直颈,微侈口,卷边,两个系连于肩颈之间,肩腹部有几条凸起的弦纹,黄色的釉水几乎到底部。器形大方,非常漂亮。
|
名称:黄釉双系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高12cm,口径7cm 早期的器具一般高于口沿,此罐短直径,唇边,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连接肩腹部的小系,非常粗壮结实,釉色明亮供雅赏。
|
名称:绿釉兽头花浇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6.5cm 此花浇短直颈,卷边口,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小流在肩,此花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小流是一个兽头形状,制作非常规整,绿色的釉水施不到底,釉层较薄,十分精致。
|
||||||
33 | ||||||||||
名称:茶叶末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3cm 盘口瓶的胎体非常坚厚,束颈,盘口,非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茶叶末色的釉水施不到底,釉水肥美。
|
名称:铁锈花梅瓶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8cm,高3.5cm 铁绣花是我国宋代北方定窑所创制的一种黑色釉。由于其含氧化铁较高,因而在烧成时不受火焰气氛的影响,是一种很稳定的色釉。两宋时期,伴随着酒文化向大众化普及,酒容器也由青铜、金银等金属类全面向陶瓷化演替。此梅瓶折卷边口,短颈,丰肩鼓腹,斜收于平底,全身紫黑色釉面上两组色如铁锈的花草纹,光亮如铁。造型古朴大气,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cm,高5cm 唇口,深腹,弧线收于实足,内部施釉较多,外部釉水半施,露出的胎体胎质较白且细密。
|
名称:白瓷万年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高17.5cm,口径8.5cm 巩县窑白瓷,全器通体施白釉,釉水晶莹厚润,色泽洁白素净,平底足,轮廓规整,胎质细密坚硬,器腹浑圆饱满,曲线优美流畅。
|
名称:白瓷万年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5cm,高20cm 此罐各个特征来看,这是一件典型的唐代巩县窑白瓷产品,通常称其为“万年罐”。此罐制作精细,釉水均匀透亮,十分美观。
|
||||||
34 | ||||||||||
名称:白瓷万年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3cm,高28cm 此罐器形较大,胎体坚厚,比较有分量。罐内外均施白釉,釉水干净明亮,由于年代久远,釉层有开片现象。
|
名称:白瓷碗 年代:五代(公元907—960年) 规格:口径17.5cm,高7.3cm 广口,深腹,环形足,内外皆施白釉,外部釉水较厚,底部不太规整,接近碗底部分施青釉,可能为两层釉。
|
名称:茶叶末釉双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cm,高12.5cm 短直颈,梯形口,鼓腹,肩上对称两系,从颈部到底足施茶叶末釉,口及内壁未施釉。
|
名称:茶叶末釉水盂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2.5cm,高3.5cm 水盂的口径较小,肩部宽而平,腹壁斜收于底部,整个腹部看起来比较扁平,茶叶末色的釉水半施,整个器形看起来小巧而精美。
|
名称:茶叶末釉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cm,高28cm 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茶叶末釉施不到底,胎白质坚,沉稳凝重,极具古意。
|
||||||
35 | ||||||||||
名称:茶叶末釉执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cm,高18.5cm 直颈,梯形口,肩部两小系,小流在肩,搬柄都是唐代典型的制作特色,器形古朴,给人以美的感受。
|
名称:朝拜俑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长13.5cm,高4.5cm 人物俑的四肢伏于地,可用“五体投地”来形容。呈现出一种圣洁的虔诚,不由生出一份敬意。
|
名称:单柄执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8.5cm,高21cm 口卷边,束颈,丰肩,壶身整体圆柱形,但从上到下慢慢变粗,肩颈之间有两个小系。搬柄连于口沿与肩之间。釉水覆盖全身,白釉洁白滋润。整个执壶看起来特别有分量。
|
名称:单柄执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5cm,高16cm 此执壶束颈,喇叭口,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小流在肩,搬柄连于肩颈,束颈近口处有几条弦纹装饰,全身施白釉,釉水洁白干净,器形优美。
|
名称:单柄执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cm,高16cm 束颈,喇叭口,卷边,丰肩鼓腹,斜立腹壁,搬柄在肩与颈之间,全身施釉,釉水平滑有光泽,器形优美,供珍赏。
|
||||||
36 | ||||||||||
名称:二系酱釉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cm,高19cm 此罐短直颈,卷边口,肩上有两个准桥横系,近似桶形的腹部微微收于底部,大半施釉,釉水略薄,器形简单端庄。
|
名称:二系兔钮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16cm 巩县窑白瓷。短颈直口,平肩鼓腹,两个兔形系钮对称于肩,内壁施全釉,外壁釉不到底,釉面有细小开片,胎骨坚实,敲击时发出金属之声,器型秀美,生动活泼。
|
名称:盖盒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5cm,高7.5cm 盖盒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像是一个小碗,盖盒子母扣设计,下半部分施有白釉,釉水较薄。
|
名称:褐釉水注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3.5cm,高21cm 长直颈,口微敛,丰肩球腹,搬柄在肩与颈之间,高过口沿,小流在肩与腹的交界处,肩与腹用两条凹弦纹隔开。全身施褐釉不到足,胎白质坚,釉水丰润,有不规则开片现象。
|
名称:黑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5cm,高3.5cm 碗的胎体比较粗糙,内部施有黑釉,口沿处无釉,整个碗的器形古朴,淳厚。
|
||||||
37 | ||||||||||
名称: 黑釉碗 年代: 唐代(公元618— 907年) 规格: 口径6 cm,高2 cm 碗较小,胎体较厚,内部施釉到口沿处,外部未施釉,胎质比较粗,器形精致,古朴。
|
名称: 黑釉二系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5cm,高16.5cm 束颈,梯形口,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实足,肩颈处有两个对称的小系,釉水半施,较薄,釉色明亮。从“人”字形的釉迹来看,当时的施釉方法可能为蘸釉。
|
名称: 黑釉二系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5cm,高16.5cm 束颈,梯形口,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实足,肩颈处有两个对称的小系,釉水半施,较薄,釉色明亮。从“人”字形的釉迹来看,当时的施釉方法可能为蘸釉。 |
名称:黑釉盆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20cm,高11cm 黑釉盆广口,深腹,弧线收于实足,口沿处较厚实,外部黑釉施不到底,内部施釉较少,盆的分量较重,胎体坚厚。 |
名称:黑釉盆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26.5cm,高10cm 此盆胎体比较厚实,广口,唇边,斜收于平底,内外均施有黑釉,口沿处无釉,釉水肥美。 |
||||||
38 | ||||||||||
名称:黑釉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4.5cm,高14cm 盘口,束颈,瓶身上半部分较丰满,下半部分渐斜收于底足,黑色的釉水施到下腹部,由于胎体表面不平整,釉面也有星星点点的凹凸。
|
名称: 黑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8cm,高7cm 此碗广口,微侈,底足较大,碗内部施全釉,釉水肥美,外部黑釉施不到底,釉水较薄,黑白两种对比明显的釉色让器形略显独特。
|
名称:黑釉执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cm,高13cm 颈、口连成微喇叭形,下面的壶体呈锥台形,小流在肩,搬柄连接于颈肩上,有两系。施有兔毫花斑釉,不到底。胎质坚硬,器形大方优美。
|
名称:黄绿釉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1cm,高9.5cm 直口,微侈,桶腹,口沿及底足各有一道凸弦纹,腹部中间有两道凹弦纹,内施绿釉,外施黄釉,底足施绿釉,上面有三个点状支烧。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8cm 宝塔钮盖子,罐口较小,肩部较丰满,弧线往下渐收于饼足,罐身施黄釉,上部分釉层较厚,下部分略薄,釉水莹润,釉色发亮。盖子犹存,保存比较完整。
|
||||||
39 |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8cm 宝塔形钮盖,罐口较小,瓶身上部较丰满。下部分较瘦,肩外有一道凸起弦纹,黄釉不到底,边缘呈“人”字形。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8cm 盖子以宝塔顶为钮,短直颈,卷边口,丰肩,肚微鼓,微斜立壁收于宽大底足,底微侈,施黄釉不到足,造型给人以沉稳的感觉,端庄大方,釉色滋润,供珍赏。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8cm 宝塔钮盖子,唇口,束颈,肩部较丰满,弧线往下渐收于饼足,施黄釉到下腹部,上半部分釉层较薄,下半部分稍浅。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8cm 宝塔钮盖子,束颈,丰肩,斜收于饼足,施黄釉到下腹部,上半部分釉层较厚,下半部分较薄。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9cm 宝塔形钮盖,唇口,束颈,丰肩,鼓腹,饼足稍外撇,肩部两道凹弦纹,黄釉至罐身下半部。
|
||||||
40 |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8cm 盖罐为宝塔钮盖子,肩部有两条略微凸起的弦纹,施釉不到底,从釉水的釉迹推算时的施釉方法可能为流釉。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9cm 此罐短直颈,唇边,丰肩,上粗下细的柱形腹部,宝塔钮盖子,施釉多半,肩部有三条颜色较深的弦纹装饰,略显不同。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9cm 宝塔钮盖子,罐口较小,丰肩,腹部弧线微微收于底足,釉水施到圈足,釉色晶莹,肩腹处有一条凹进去的弦纹,器形很漂亮。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9cm 宝塔形钮盖,口较小,丰肩,腹部斜收于底足,肩部有一条凸起的弦纹施黄釉不到底。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9cm 罐盖像似一顶作战将军的帽子,唇口较小,腹部上半部分较丰满,逐渐收敛至底足,颈外一道弦纹,肩部两条凹弦纹,施黄釉不到底。
|
||||||
41 | ||||||||||
名称:黄釉盖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8cm 此罐几乎全身施釉,短直颈,卷边口,丰肩,带有宝塔钮盖子,釉水发亮,肩腹连接处有一条凸起的弦纹,器形古朴美观。
|
名称:黄釉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5cm 短直颈,卷边口,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全身施有黄釉,釉水肥美,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为呈色剂,以铅为助溶剂,在氧化焰气氛下烧成的。器形端庄大气,釉色滋润。
|
名称:黄釉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6.5cm,高7cm 平口,无沿,鼓腹,饼形足,腹中间有一道凹弦纹,绿釉内施,外施黄釉,釉色发亮,器形小巧精致。
|
名称:黄釉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3.5cm,高13cm 短颈,盘口,滑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釉水半施,口沿处没有施釉,釉水浑厚,釉色鲜亮,胎体胎质洁白,细腻,漂亮大方。
|
名称:黄釉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cm,高19cm 此瓶盘口,直颈,口沿处外侈,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实足,黄色的釉水半施,口沿处及瓶身上的釉水有脱落现象,瓶子胎体比较坚厚。
|
||||||
42 | ||||||||||
名称:黄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4cm,高5cm 黄釉碗的胎体比较厚实,斜立腹壁,斜收于实足。内部施全釉,外部釉水不到底,釉层较薄。
|
名称:黄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7cm,高7cm 碗广口,腹较深,底足较大,胎体比较坚厚,碗内部施全釉,但有些已经磨损,外部施釉不到底,整个器形十分古朴。
|
名称:黄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6.5cm,高5.5cm 斜立壁,圈足,器形秀美简单。用非常浅的黄釉,釉水发白,略有玉质感。供雅赏。
|
名称:黄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6cm,高11cm 直口,深腹,玉璧形足,口沿处有一条凸弦纹,外部黄釉到底,足附近釉色较重,发黑,胎体胎质细密,很有质感。
|
名称:黄釉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规格:口径15cm,高5cm 黄釉碗内部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釉水稍薄,碗壁较厚实,底足为实足,器形十分古朴。
|
||||||
43 | ||||||||||
名称:绿釉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5cm,高18.5cm 绿釉罐短直颈,卷边口。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平足,施绿釉,下不到底,边缘呈“人”字形,内部无釉。
|
名称:绿釉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5cm 短直颈口,滑肩鼓腹,弧线微微斜收于圈足。一条凹进去的弦纹将肩与腹部分开。罐身大部分施釉,釉水较厚,翠绿发亮。露出的胎体胎质坚厚。器形古朴,大方。 |
名称:青釉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6.5cm,高20cm 碗口,长颈,顶部内敛,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此壶的口比较少见,长颈上有几条凸起的弦纹装饰,肩与腹壁的交接处也有几条凹进去的弦纹装饰。青色的釉水几乎全施,釉水莹润,釉色明亮。器形曲线十分优美,供雅赏。
|
名称:邛崃窑黄褐釉长颈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高10cm 邛崃窑烧制。邛崃窑是古代名窑。烧造年代延续较长,上起隋代,下至宋代,以唐代最为著名。胎中都有分布均匀的细砂料,胎较厚,分量较重。此瓶长直颈,小口,丰肩,扁球腹,弧线收于圈足,圈足较高底部微侈。所施的黄褐釉厚薄不一,成品的颜色像是有花斑修饰一样。器物虽小,但十分精致。
|
名称:邛崃窑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直径12cm,高3cm 洗的形状像是很厚的盘子,内部和侧面施全釉,釉水略薄,釉色发亮,边缘处有磕碰。
|
||||||
44 | ||||||||||
名称:黑釉双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cm,高13.5cm 此罐短直颈,上部分内敛,卷边口,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釉水施不到底,釉层略薄,器形非常古朴,生动。
|
名称:黑釉盘口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6cm,高24cm 盘口略小,束颈,溜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露出的胎体洁白,坚厚且细腻,釉水半施,釉色有脱落现象。
|
名称:双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5cm,高20cm 双系罐,短直颈,折边口,丰肩,近似柱形的罐身,弧线微微收于平底,肩上两个小系,此罐釉水略薄,施不到底,并且胎质较薄。
|
名称:双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18cm 双系罐,短直颈,卷边口,近似桶形的腹部,弧线微微收于底足,酱色的釉水到下腹部,器形古朴端庄。
|
名称:四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cm,高12cm 短直颈口,滑肩,球腹,弧线收于圈足,肩颈外四个小系,非常粗壮结实。罐身大部分施釉,釉水较薄,露出的胎体坚硬,造型优美大方。
|
||||||
45 | ||||||||||
名称:四系褐釉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5cm,高29cm 短直颈口,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肩颈处有四个小系,施釉不到底,口沿处无釉,露出的胎胎质坚固。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5cm,高4.7cm 此碗的胎体比较坚厚,斜立腹壁,碗内外都施有白釉,外部釉水施不到底,口沿处有轻微磕碰。
|
名称:白瓷花浇 年代:五代(公元907—960年) 规格:口径14cm,高6cm 广口,深腹,斜收于圈足,口沿处一侧有一短流,内侧底部有三个点形支烧,碗身施白釉,釉色发青。
|
名称:白釉绿彩碗 年代:五代(公元907—960年) 规格:口径18.5cm,高6cm 此碗为斗笠碗,外部口沿较厚,底足为玉环足,碗内侧底部有三个支烧,清晰可见,内部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釉水白亮干净,口沿处有三片绿彩点缀,别有一番风味。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1cm,高3.5cm 碗全身施白釉,釉水较厚,因此釉色看起来非常光亮,滋润。碗的足部属玉璧足,碗的胎体比较坚厚,看起来很有质感。
|
||||||
46 | ||||||||||
名称:扒村窑刻花碗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 规格:口径10.5cm,高4cm 广口,斜立腹壁,弧线收于圈足,碗内部施全釉,外部釉水施不到底,内部有一条凹陷的刮痕,碗底有三组植物样花纹,十分独特。且装饰外釉色与其他颜色不同,略有风采。
|
名称:双耳瓶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 规格:口径5cm,高14cm 双耳瓶长颈,喇叭口,丰肩球腹,弧线从较高点斜收于底足,底足呈倒喇叭形,长颈两侧有两耳,肩腹部有精美的花纹纹饰,腹部瓜棱形设计非常有立体感,喇叭形底足也有精美的纹饰,瓶全身施釉,釉水晶莹剔透,非常漂亮。
|
名称:玉壶春瓶 年代: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 规格:口径7.5cm,高23.5cm 玉壶春鹅颈,撇口,颈部以下开始有三组弦纹,弦纹刻画而成,白色微黄的胎体与黑色肥美的釉面构成强烈的色差对比,使此瓶更加美丽动人。
|
名称:白釉罐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口径13.5cm,高19cm 罐为宝塔钮盖子,盖面上有三条凹进去的弦纹,罐身整体呈柱形,腹部中心靠上有两个对称的小钮,施釉不到底,釉色洁白滋润,器形十分独特。
|
名称:白瓷塔式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底直径16cm,高39cm 宝塔形钮盖,较高,口微向外撇,束颈,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喇叭形底足,通体施白釉,细腻透亮,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巩义窑白瓷器。
|
||||||
47 | ||||||||||
名称:长沙窑白釉褐斑执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6cm,高14cm 短执壶为盘口设计,口较大,束颈,丰肩,近似桶形的腹部,盘口与肩连一手柄,肩颈处有两个对称的小系,小流在肩,较直立,全身施白釉,口沿及壶身有褐釉花斑装饰,非常精美。
|
名称:青花瓷片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长5cm 短中国的青花瓷出现的最早时期是唐代,唐代青花瓷有三个特点:一定是白瓷,釉下点钴蓝,烧成温度1300摄氏度。此青花瓷片上面的蓝色花纹清晰可见,非常稀有。
|
名称:磁州窑刻花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8cm,高7cm 广口,滑壁,圈足,碗内部施白釉,并有两条黑色的弦纹装饰,内侧底部写有字,外侧口沿施白釉,下部施黑釉,这种搭配独特、精致。
|
名称:黑釉瓜棱罐 年代:宗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0.5cm,高9cm 罐腹部有多条等间距的凹印纹,把罐身分为瓜棱形状,罐内部挂白釉,外部挂黑釉,底部足内也施有黑釉,这样完整的施釉比较少见,釉色肥美。
|
名称:唐代水注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21cm 束颈卷口,丰肩鼓腹,腹壁近似于直立,曲线饱满,在黑色的釉上面分别于口沿和肩腹部施加彩斑,是典型的唐代器物。
|
||||||
48 | ||||||||||
名称:黑釉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4cm,高14cm 束颈,微喇叭口,卷边,略微斜立的肩部,上宽下窄的圆柱形腹部,瓶体全身施黑釉,釉水肥厚,釉色莹润,十分细腻。
|
名称:青釉提花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2cm,高6cm 折边口,斜立壁,圈足稍高,碗内部施全釉,几乎到底,青色的釉非常透亮,碗的外壁上刻有花纹装饰,刀工精细。
|
名称:鲁山花斑双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9.5cm,高19cm 短颈卷边,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圈足,肩上的双系已残缺,罐身多半挂黑釉,并有叶状的花纹装饰,花斑为月白色釉,纹路随意,不呆板,看起来非常有艺术感.
|
名称:茶叶未釉水注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5cm,高10cm 此水注直颈,折边,注身呈扁球形,口沿及肩处连一手柄,罐内挂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曲线饱满,看起来非常有美感。
|
名称:黄釉双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1cm,高15cm 卷边口,短直颈,腹部几条深凹印好似爪棱,腹、肩上对称两条,施黄釉几乎到底,釉色淡雅,器形古朴大方。
|
||||||
49 | ||||||||||
名称:单柄执壶 年代:北齐(公元550年—577年) 规格:口径4cm,高9cm 单柄执壶为束颈,盘口,丰肩球腹,弧线收于平底,口沿处及肩部连一手柄,柄高于口沿,肩部有两个尖尖的小系,有些特别。整个器形全身施釉,小巧而精致。
|
名称:单柄壶 年代:北齐(550年—577年) 规格:口径7cm,高15cm 此壶短颈,卷边口,溜肩鼓腹,弧线收于平底,口沿及肩处有一手柄,肩部有两条不太明显的凹陷纹样装饰,内部全施黄釉,釉层薄。
|
名称:豆 年代:北齐(公元550—577年) 规格:口径8cm,高9cm 整个器物广口,深腹,底座较高,中间有一条凸起的玄纹全身施釉,釉层较薄,瓷器由于时代过久有轻微开片现象。
|
名称:白釉水波纹枕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长17cm,宽25cm,高11cm 枕表面釉下刻花,刻画出大量的波纹样式,水波纹在古代象征财富,纹饰刻画技法老练,纹饰精美,釉水洁白干净。
|
名称:黑釉花浇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8cm,高10cm 广口,圆腹,内壁有轻凹凸纹饰,外部施半釉,釉层较薄,器型简单大方。
|
||||||
50 | ||||||||||
名称:抱童女佣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高4.5cm 此女俑五官清秀,面容祥和,怀抱小孩,双腿盘坐于地,将那份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器身施白釉。
|
名称:钧瓷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97年) 规格:口径18.5cm,高8cm 广口,口沿处近似直立,腹部斜收于圈足,碗内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碗上蓝色的釉水非常漂亮,且肥厚,看起来非常典雅,耐人寻味。
|
耀州窑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97年) 规格:口径11cm,高5cm 斗笠形碗。口外撇,斜立壁收于底足,内壁遍布刻花纹,内外皆施黄釉,典雅美观。
|
名称:白瓷猪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长14cm 猪的头部偏大,面部比较清晰,釉水几乎全施,釉层稀薄,部分部位有磨损,形象十分逼真。
|
名称:青瓷俑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高25cm 青瓷俑中分发髻,双手抱于胸前,领口为外翻领,袖口处有许多褶皱,衣袍到膝盖处,束腰,露出宽松裤腿,身上的青釉釉层较薄,釉色淡雅。
|
||||||
51 | ||||||||||
名称:青瓷俑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高25cm 此俑为一文宦俑,头戴官帽,身着袍服,衣袖宽大,束腰,双手环抱于胸前,头部有绿彩,衣饰为条状红彩。 |
名称:三足炉 年代:晚唐(公元836—907年) 规格:长7cm,宽11cm 三足炉敞口,短直颈,卷边口,丰肩,腹部弧线从肩部斜收于底部,有三个兽形小足作为支撑,里外皆施黑釉,釉面生动,器形端庄。 |
名称:白瓷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0cm,高5cm 唇口深腹,腹部弧线比较饱满,外壁施白釉,内部未施釉,胎质较厚。 |
名称:白釉粉盒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直径7cm,高3cm 粉盒盖子与盖身子母口吻合,整体呈扁圆柱形,全身施釉,釉水洁白干净,在古代是一种定情的信物。 |
名称:白瓷小壶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直径3cm,高5cm 壶的形状近似于葫芦,上半部分深灰色,下半部分为白色,壶口很小,釉脱落较多,但看起来依旧小巧精致。
|
||||||
52 | ||||||||||
名称:青瓷侏儒俑 年代:隋代(公元581—618年) 规格:高20cm 侏儒俑比较矮小,双手抱于胸前,身上的衣服过膝,面部有些模糊不清,身上的青瓷大部分已脱落。
|
名称:黑釉盖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0cm,高9cm 盖碗深腹,整体呈桶形,碗盖与器身子母口吻合,外部几乎施全釉,内部口沿处未施釉,酱色的釉水肥美,滋润,这样的盖碗造型较少见。
|
名称:钧瓷碗 年代:元代(公元1271—1368年) 规格:口径17.5cm,高8cm 碗腹部上部分直立到口沿处,下部分斜收于圈足,内部施青色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造型简单大气。
|
名称:酱釉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1234年) 规格:口径18cm,高7cm 广口,口沿微敛,腹壁斜收于玉环形足,碗内部施酱釉,有五处片状纹饰,釉色明亮、独特。
|
名称:酱釉碗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1234年) 规格:口径18.5cm,高8cm 此碗遍施黑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内部有三处絮状黄釉斑,看起来很有美感。
|
||||||
53 | ||||||||||
名称: 黑釉酒瓶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1234年) 规格:口径4cm,高12cm 酒瓶口沿处很薄,便于倒酒,口细,束颈,设计比较精巧,整个器身呈上窄下宽的圆筒形,黑釉施不到底,釉水滋润,看起来很稳重。
|
名称:黑釉酒瓶 年代:辽金时期(公元916—1234年) 规格:口径3.5cm,高13.5cm 梯形口,直颈,肩部较宽,颈肩部对称两个比较宽厚的系,肩部下收于底足,整个瓶子上宽下窄,施黑釉,不到足,造型美观大方
|
名称:四系盖罐 年代: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规格:口径10cm,高24cm 直颈口,丰肩鼓腹,弧线收于圆足,肩颈处的四个系看起来坚固有力,且盖子犹存,比较少见,罐身施釉过半,釉层略薄,胎质细腻。
|
名称:四系罐 年代: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规格:口径9cm,高21.5cm 直口短颈,半肩,球腹,颈肩处四系粗壮有力,施青釉到腹半身,釉色发亮,器形古朴大方。
|
名称:唐钩鲁山花釉双系罐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7.5cm,高12cm 花釉瓷器是河南地区唐代瓷器中一个创新品种,古玩界称“唐钧”。鲁山花瓷又名“唐代钧瓷、黑唐钧”,因唐代鲁山所产的黑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而得名。鲁山花瓷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在我国釉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唐代制瓷业的一个伟大成就。
|
||||||
54 | ||||||||||
名称:净瓶 年代: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规格:口径3.5cm,高18cm 长颈到口沿处折边,滑肩鼓腹,弧线收于底足,黄绿色的釉水几乎全施,釉色莹润美丽,整个器型如名字一样静美。
|
名称:白釉渣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口径12cm,高12cm 此器物设计很漂亮,长直颈,花边口,鼓腹,弧线收于高圈足,露出的胎体胎质细腻,洁白且很薄,外部施釉几乎到底,釉色白亮干净,口沿处有不规则的开片现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精品。
|
名称:碗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口径14cm,高4cm 敞口,弧腹收于底足,碗口不规则,施白釉。
|
名称:七星盘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直径22cm 短巩县窑白瓷,盘壶七盏共九件。组七星捧月的子母格局,釉色发亮,保存完好。
|
名称:七星盘 年代:唐代(公元618—907年) 规格:直径23cm 巩县窑白釉七星盘,一盘、一豆、七盏共九件,组成了“七星捧月”的格局,釉色发亮,包浆完好。
|
||||||
55 | ||||||||||
名称:白瓷花口碗 年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规格:长18.5cm,宽21cm,高24cm 花边口,深腹,外壁有多条竖凹纹,全身施白釉,造型匀称,优美。 |